詞條
詞條說明
聞喜煮餅有著山西“餅點**”的美譽。煮餅在明末就已**氣。從清朝嘉慶年間至抗日戰(zhàn)爭前的300年間,聞喜煮餅不僅**于天津、北京、西安、濟南、開封、太原等內地城市,而且**于上海、廣州、海南等地。晉南的一些縣城和大集鎮(zhèn),一般經營食品的店里,都掛著“聞喜煮餅”的幌子,作為招攬顧客的**。魯迅先生在小說《孤獨者》中有“我提著兩包聞喜產的煮餅去看友人”的字句,可見聞喜煮餅確實聲名遠播。 煮餅是一種油炸的
聞喜較負**的要算是煮餅了,發(fā)源于明末清初,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,**北京、天津、西安、濟南、開封、太原、成都、廣州等大城市,**全國,被評成山西省地方傳統名食,它雖然叫煮餅,但并不是用水煮,而是一種油炸的點心,是用蜂蜜、芝麻仁、香油、精粉、糖稀等多種**原料制成,以“香甜可口、酥沙不膩”蜚聲海內,曾被列為貢品。 經過近幾年來研發(fā),又推出綠豆、紅豆、杏仁、棗泥等多種口味,并著力于向外發(fā)展,現在比較
“聞喜煮餅”是一種油炸的點心。在山西的晉南民間把“炸”就叫“煮”,炸油條都叫作“煮油條”。聞喜煮餅并不是餅狀,而是形似圓月的滾圓形,由于外皮粘滿白芝麻,所以外觀是月白色。將芝麻團拜開兩半,便顯露出外深內淺的栗色皮層和絳白兩色分明的餡子,外皮可拉出3-6厘米的一窩金色甜絲,再把掰開的芝麻合在一起,馬上又恢復球狀。這種煮餅風味佳美,吃到嘴里,酥沙松軟,不皮不粘,甜而不膩,食后回味,有一種松柏的余香。
山西聞喜煮餅始于清康熙年間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。相傳康熙皇帝巡行路經聞喜時,聞喜官紳為接圣駕,遍選名師治宴。席間,皇上覺得其他肴饌都淡而無味,惟有煮餅滋味*特,余味綿長,不禁喜問其名,眾官宦搜索枯腸,都想取一個吉利的名稱來討皇上高興,但因皇上猝然發(fā)問,不免一時語塞,無言以對?;噬弦姶饲闋畈挥X笑得:就叫煮餅吧。于是康熙皇帝命名的聞喜煮餅就此名聲大燥并流傳至今。 外地人乍聽到聞喜煮餅的名字,一定
公司名: 聞喜縣德祥隆食品**合作社
聯系人: 蔚經理
電 話: 0359-7185808
手 機: 13503597911
微 信: 13503597911
地 址: 山西運城聞喜縣山西省聞喜縣東吳村
郵 編: 043800